提到托嬰中心的嬰幼兒課程 (infant/toddler curriculum) ,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楊金寶教授認為,必須包含教育和照顧的觀點。筆者觀察托嬰中心之轉型,教育、保育平衡為當務之急的課題與責任。時下托嬰中心應該極力擺脫「勤於學,嬉無益」、「吃飽睡、睡飽回家去」之舊思維,尊重嬰幼兒個別發展、協助嬰幼兒學習、將傳統嬰幼兒照顧方式視為改革之首。
當嬰兒出生三個月時,開始追視眼前的物品,即展開人生遊戲之始。福祿貝爾和瑪麗亞蒙特梭利等學者皆強調「遊戲」是嬰幼兒的主要活動,嬰幼兒透過遊戲來表現發展及學習能力,遊戲可說是嬰幼兒課程的媒介,嬰幼兒在出生時已顯現十足的學習熱忱,在自然情境中,自己選擇的遊戲活動,才能讓他們有所發展。如果透過環境而獲得多種遊戲的經驗,則嬰幼兒的學習能力將大幅躍進。
聯合國於 1948 年發表的兒童權利宣言中,宣稱遊戲如同營養、居住、建康照顧和教育一樣,是兒童的基本權利之一。眾人耳熟能詳的教育大師如:盧梭、斐斯泰洛齊、福祿貝爾、杜威、蒙特梭利等也強調應讓嬰幼兒透過遊戲來學習、杜威提出「從遊戲中學習」,蒙特梭利更指出「遊戲是兒童的工作」。諸多原因導致社會型態轉變,如今「嬰幼兒」地位逆轉,已備受政府部門及學者專家重視,「嬰幼兒遊戲」的重要性也因此水漲船高受到矚目。
時至今日我們更應該深入瞭解遊戲的本質是什麼?遊戲對嬰幼兒的影響究竟有多深遠?在托嬰中心,嬰幼兒遊戲課程安排、遊戲課程如何幫助嬰幼兒發展,托育人員在遊戲中扮演角色,是重要發展的議題。
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研究告訴我們,嬰兒與學步兒階段,是人格與發展的黃金期,遊戲對嬰幼兒發展的影響,可以五個面向,分析逰戲在兒童發展中的角色:
(一)遊戲與動作發展:嬰兒自出生後短時間內即能以感官進行身體上的遊戲。
新生兒的動作能力分為二種:
一是以隨機方式移動身體但不具協調性的動作,例如轉頭、揮動手臂。
二是自動地由不隨意肌所控制的反射動作,例如動作基模有抓握反射、巴賓斯基反射(腳掌)、摩羅擁抱反射、達爾文自動握手反射(手心)等。
遊戲會促進嬰幼兒身體健康,刺激嬰幼兒控制能力越來越好,逐步地發展出頭能挺直、翻滾轉身、往後撐、往前爬行,進而對四周環境做出反應。嬰兒從初始的視覺觀看及其他感官進行實際上的操作,接著發展抓取物品、踢腿等動作,即稱為「操弄性遊戲 (manipulative)」。4個月大之間,視覺味覺觸覺更成熟、也會移動身體、雙手運用能力發展更好了。當開始爬行站立行走,遊戲的能力與範圍發展更大、刺激也更多元。
(二)遊戲與認知發展
受到皮亞傑、布魯納、維高斯基的影響,遊戲在認知發展可分幾個變項:概念發展、智力、操作思考、問題解決能力、擴散思考、後設認知、心智理論。
(三)遊戲與語言以及讀寫能力發展:
嬰幼兒在很早的時期就可進行語言遊戲,在開始說話前會發出咿咿啊啊的聲音,接著發展出單一母音的聲音。單字出現後即開始使用語言的遊戲,並開始字與字的結合,發展出電報式語言 (telegraphic speech),嬰幼兒會自動選取訊息中重要的字,而省略掉「如果」、「和」,以及「但是」這些字。會將名詞及動詞連結在一起成為簡單的句子,但句子通常只有兩三個重要的字,例如:「我要喝水」通常只用「喝水」等。相當多的研究證實嬰幼兒期表徵遊戲、假裝遊戲與語言發展極有關係。
發展到社交語言遊戲時,嬰幼兒在表徵遊戲中逐漸出現語彙應用。能將單字組成一個簡短的句子,是語言發展的一大步,也是句法發展的開始。嬰幼兒期的語言經驗都是語言發展的根基,這些經驗更是他們發展文字讀寫能力的基礎。例如嬰幼兒會透過圖片以及符號與實物做連結,並學習模仿發音,類似活動可以為讀寫能力紮根。當嬰幼兒情緒感到安全時,在愉悅的狀況下即可提供多方面語文的學習經驗,以利其讀寫能力的啟蒙。
(四)遊戲與社會發展
新生兒的社會遊戲始於露出微笑以回應照顧者,發出咕咕的聲音是嬰幼兒與成人的溝通管道。嬰兒早期的社會互動中成人是採取主動,嬰幼兒則交互使用身體動作、臉部表情和聲音進行社會溝通。嬰幼兒從受照顧以及遊戲中,學習如何與同儕相處,與成人互動,並做出合乎社會期待的反應。遊戲也可以說是嬰幼兒社會化的主要方式,從中獲得社會技巧與知識的情境脈絡。一歲之後的幼兒是社會行為發展的關鍵期,例如同理心、友誼概念、人際關係策略、問題解決、道德判斷、溝通技巧。
(五)遊戲與情緒發展
研究者觀察新生嬰兒的情緒,分兩種基本情緒反應:一是「愉快」的情緒,代表他們生理需要獲得滿足;另一種是「不愉快」的情緒,表示生理需要未獲得滿足。嬰兒情緒也會隨著動作的發展,出現各種情緒。
嬰幼兒從受照顧以及遊戲中,學習如何管理情緒,並做出合乎社會期待的反應。過去,遊戲理論主要以心理分析論為情緒發展的主要解釋,少有實證研究資料支持遊戲在情緒發展中的重要性。
「遊戲」並不是學習的工具,而是人的本質、亦是與生俱來的能力。遊戲是孩子發展社會、情緒及認知能力的重要途徑,也是反映其發展狀況的鏡子。遊戲讓孩子有機會去了解世界、在群體中與人互動、表達與控制情緒,以及發展象徵的能力。
遊戲在托嬰中心不可或缺、舉足輕重、是主角。當遊戲遇到托嬰中心,擦出寶寶成長的火花。